金粉世家的人物关系?,Common.Mode.WebInfo
更新时间:2018-12-05 15:38
金粉世家的人物关系?
原著中金老太太生了4个儿子,排行1,2,3,7,叫金凤举,金鹤荪,金鹏振,金燕西。3个女儿,排行4,5,6,叫金道之,金敏之,金润之。具体是:
燕西的大哥:金凤举,大嫂:吴佩芳。
二哥:金鹤荪,二嫂:程慧厂。三哥:金鹏振,三嫂:王玉芬。
四姐:金道之,四姐夫:刘守华。
五姐:金敏之。
六姐:金润之。老七夫妇:燕西和清秋。
另外:八妹:金梅丽(八妹为二姨太所生,三姨太翠姨未生育。)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一、悲剧主题
《金粉世家》具有强烈的悲剧意识及其气氛,这里最集中最内在地同样表现为存在悲剧的主题,其实是厌倦了人世的虚无和绝望感。比如,在第八十三回金太太还说:“人生无论什么都是空的,真无味呀 。”
其实,这是作者借人物之口表达自己的人生虚无观念,最能体现张恨水人生存在悲剧观者是他在《金粉世家》的《作者原序》里的话。
他写道“至三十岁以来,则饱受社会人士之教训,但愿一杖一盂,作一旅方和尚而已。顾有时儿女情重,辄又忘之。今吾儿死,吾深感人生不过如是,富贵何为?名利何为?作和尚之念,又滋深也。此以吾思想而作小说 ,所以然,《金粉世家》之如此开篇,如此收场者矣 。”
而《金粉世家》的开篇和结尾都充满人生这种绝望和虚无感。
二、时代意识
在这部作品中却处处体现着旧式女子的新式现代意识:追求自由、幸福的婚姻生活。首先,她们敢于冲破传统婚姻的牢笼。作品中的男主角燕西和女主角清秋:一个是世族豪门,一个是出身寒微的贫家女。
两个出身背景差异如此之大的人结合在一起,完全是对传统“门当户对”谈婚论嫁观念的正面挑战。两人虽然还是一见钟情,但不再是偷香窃玉式的私定终身,而是光明正大的自由恋爱。爱情的背叛也没有导致主人公的自杀,爱情并非生命的全部,这种婚姻爱情观念和独立人格的追求,无疑是具有时代精神的。
而丫鬟小怜为了爱情也决然出逃,更是体现下层女仆思想意识的提高。她与柳春江的结合完全排除了门第观念,排除了一切社会因素。她知道在那样的环境下,要靠自己去争取和追求自由幸福的婚姻。大少奶奶佩芳在对凤举无可救药时,大胆地提出离婚。
这是一群旧式女子,生活在新旧矛盾交替的边缘,却有着强烈的现代意识。她们不屈服于被压迫的命运,采取了出走的形式来进行反抗。
艺术特色
《金粉世家》在艺术处理上运用章回小说的形式,选取生活化的情节,生动自然,使人感到亲切。小说语言朴素、圆润,多用活泼的口语,有着鲜明的社会意识和平易的平民意识,写作中充满诗情美和意趣美,艺术上雅俗相宜,适合不同人的口味。
内容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写实性和批判性
张恨水在《金粉世家 》中力图改变和修正以上艺术结构和思想内容上的种种弊端。他取法于《红楼梦》的模式,把笔墨集中在一个世家大族上。小说以男女主人公金燕西和冷清秋的恋爱、结婚、反目、离散为线索贯穿全书,,描绘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务总理金铨一家的兴盛衰败过程。
正因为有这条主线,作品显得构思精致、 选材严谨,克服了 以往漫无边际的毛病。全书近百万字,但作品一气呵成,浑然一 体,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功力。《金粉世家 》通过描写京城上层贵族之家的生活,触及了一个当时一般作家 (包括革命作家在内)所忽略了的领域, 给后世人 提供了当时上流社会的真实的形象化材料。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 淋滴尽致地展现 了这个权贵之家骄奢淫逸、 糜烂堕落的寄生虫式的生活和腐朽透顶的灵魂,解剖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法家族模式。 在这个冠冕堂皇的大家庭中,人与人之间本来美好的、 温柔的关系被扭曲异化,取而代之的是父子之间、 母子之间、 夫妻之间、勾心斗角的利害算计。
金太太与金铨的小妾翠姨明争暗斗,金燕西结婚几天,就又去追逐别的姑娘;老大凤举恰恰被自己的夫人吴佩芳放了高利贷等,金铨的几个儿子,一个个游手好闲,不学无术、 坐享其成,过着醉生梦死、 挥金如土的生活。
他们泡在“ 金粉之香” 中, 逛窑子,娶小妾,捧坤角,跑舞场等,小说就是这样通过对这一豪门的描写,揭开了封建官僚上层豪奢生活的遮羞布,揭露了封建官僚家庭的黑暗腐朽,从而在客观上也一定程度的反映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上层社会的面貌。
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丰富性、 填实性和典型性
小说中的人物一 般都具有较为复杂的性格内涵,人物的言谈举止思想心态、 性格变化,无不具有很强的内在性格逻辑依据,无不具有明显的客观真实性。比如:冷清秋这个形象的成功塑造,提高了作品的现实主义程度。
初遇金燕西时,她美丽的容貌和清雅的气质就像磁石 一样吸引了这个纨绔子弟,并成了他千方百计追求的目标;而涉世未深的经历以及金燕西的甜言蜜语又使冷秋清很快落入情网之中,并以身相许,最终只得与金燕西匆匆结婚。
冷清秋以为自此便可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可婚后不长时间的共同生活,金燕西便称出了他纨绔子弟的真面目,这个以女性为玩物的浪荡公子,把妻子认同陌路,依旧与风流戏子日夜厮混。心高气傲的冷清秋面对这种屈辱的生活陷入深深的烦恼和悔恨之中。
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她没有取断然行动,她对燕西还抱有一份幻想,企 图通过劝说,忍让等待他回心转意。 等到金铨去世,金燕西与白秀珠旧情复燃, 并打算抛妻弃子,跟着白秀珠一 同去德国时,冷清秋方觉自己的人格和自尊受到了致命的伤害。
她下定决心同金燕西决裂。 于是她先是带着孩子 躲进小楼,随后又在一场大火中抱着孩子悄然遁去。冷清秋离家出走的行动,具有一定的反封建意义。
冷清秋出身于书香门弟的贫民之家,“ 是一个受旧书束缚的人”,她缺少“ 五四” 先进青年所具有的对封建礼教乃至整个封建制度大胆叛逆的战斗热情和勇敢行动,因而使得她迟迟不能从旧思想的枷锁中挣脱出来。
她想成为一个贤妻良母,但同时她又希望保住自己的独立的人格。她另找出路,想到离婚,重获自由。作者如实地描摹了这位少女性格发展的全过程。
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具有民族化和大众化
在《金粉世家 》之中,作者第一次把精细入微的心理描写引进了章回小说的创作中,开创了章回小说心理描写的先河。冷清秋决定与金燕西决绝前的心理活动、内心感应,被张恨水细腻遏真的刻画描写展现得生动曲折,柔 肠百结,委婉缠绵,感人至深。 这些心理描写使冷清秋与同时代其他章回小说的主人公相 比,具有一定的时代 感。
另外,《金粉世家》在结构形式上、 在整体构思上打破了旧小说大团圆的结局,以金宅一把大火烧出金氏大家庭的分崩离析,作者有意识地增强了作品的悲剧性,同时还给人们以无限的启示,这既是作者在艺术上的超越的表现,更表明了他批判现实的创作意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金粉世家
金粉世家 角色分析
金粉世家 角色分析金燕西——陈坤饰
金府最小的儿子,人称七少爷,从小养尊处优。他追求自由纯真的爱情,厌恶花花世界里的倚红偎翠,因受不了豪门小姐白秀珠的娇横与任性,而与其疏远。他对素静雅致的冷清秋一见钟情并与其结婚,但因生活的独特环境,造成自身独特性的缺点,最终失去了自己的最爱。
一个心地善良,为人仗义,感情专一的青年。他追求自由纯真的爱,他厌恶花花世界里的依红偎翠。当清秋这样一个玉雪灵风,素净清纯的女子涉入他的生活时。他便一见钟情,欲罢不能。从此改变了他的生活……但是,由于他所生活的独特环境,造成他自身独特性格的弱点,他仰仗着担任国务总理父亲的权势,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没有追求,没有责任感,养尊处优。这样独特的生活环境,给他打上了深深地社会烙印。
冷清秋——董洁饰
出身寒门的书香之女,与寡母相依为命,旧学功底扎实,性格外柔内刚,向往自立,有着“黛玉的才情、娜拉的勇气、翠翠的倔强”。婚前即帮人抄写补贴家用,嫁入总理府后,仍尝试自立却被家庭所不容。当燕西要与白秀珠远赴异国他乡时,毅然与之决裂,带着孩子奔向民主革命的发源地南方。
生长在一个清贫人家,她努力读书,主张自立,依靠自身的力量去摆脱贫困,溶入社会,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与燕西的人生观形成鲜明的反差。他们之间的观念上的冲突和生活道路的选择,造成两个人爱情的悲剧。
白秀珠——刘亦菲饰
出身豪门,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因总以大小姐的脾气对待自己深爱的金燕西而最终在情场上输给了冷清秋,只好为爱远走日本。当金家败落时,她不忍见燕西处处碰壁,决心带燕西出国。
专横跋扈,傲慢自负的一个阔小姐,她深爱着燕西,而燕西并不在乎她,由于她的个性太强,使得燕西越来越反感她。加上她那个已荣登北洋政府要职的哥哥白雄起从中干预,使白秀珠成为白雄起往上爬的酬码,成为政治联姻企图的牺牲品。后来,她的爱转变成了恨,她想方设法破坏清秋和燕西的感情。她哥哥白雄起阴谋篡权,取代了国务总理金铨的地位,金铨气极毙命。致使一代豪门陨落,衰败。金家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最后,白秀珠离开了这个令她痛苦的城市。
柳春江——迟帅饰
留英医博士,柳次长之子,是一个忠于爱情的罗密欧式的人物。因爱上金府丫环小怜失柳家体面而被行伍出身的父亲粗暴对待,一度精神失常,在小怜的照顾下恢复正常后,却被父亲施以“调包计”与林佳尼结婚,最后自杀殉情。
小怜——徐路饰
金府大儿媳妇的丫环,能识文断字,是金家最聪明的佣人。因偶然的机会,得以与医学博士柳春江相识并相恋,最终因柳家的干扰而削发为尼,是一个朱丽叶似的悲剧人物。
小怜与柳春江,一对罗米欧.朱丽叶式的爱情人物,是理想主义的爱情。也是该剧的另一条重要主线。小怜活泼可爱,聪明伶俐,从小在豪门中当丫鬟,在金家倍受关爱。但是她自身所处的独特环境,摆脱不了丫鬟的身份。她曾默默地暗恋着金燕西,但是齐大非偶的封建礼教,使她只能暗自流泪,羡慕冷清秋与七少爷的爱情。当她与出身显贵的财政总长的儿子柳春江邂逅之后,两人一见钟情,相亲相爱。不料,柳公子家的门第观念斩断了他们之间的爱情。他们没有能力与传统观念抗争,最后小怜看破红尘,削发为尼;柳春江为爱而死。一对生死恋人,就这样被封建传统观念摧残、毁灭。
欧阳于坚——李乐饰
诗人,爱上了自己的学生冷清秋,最后败给了金燕西。他是金铨的私生子,但不知自己的身世,后来作为孝子的他随母亲回南方定居。
润芝、欧阳于坚、浩然,本剧的亮点,社会的希望。
金铨——寇振海饰
北洋军阀时期的政府总理,学贯中西,精于官场,表面上开明大度,骨子里虚伪造作,最后被自己的门生赶下台,被活活气死。
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学贯中西,精于官场,跻身于北洋政府的明争暗斗,又要表现出开明大度的姿态,表面上的德高望众多于他的虚伪做作,他的矛盾性格,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
金太太——吴竞饰
金铨之妻,大家之女,为人外圆内方。曾随金铨游仕欧洲,比一般的官太太有见识并较开明,同意儿子娶寒门之女但不能容忍小儿媳冷清秋在外工作。金铨死后,无力维持金家场面,即快刀斩乱麻主持分家。
知书达理,具备驾驭豪门世家的能力,具有慈祥、严厉、精明、狭隘等多侧面的复杂性格。
金粉世家七个儿子都是谁
电视剧中金铨有四男四女(一个私生子):金凤举、金鹤荪、金鹏振、金燕西、欧阳于坚小说中没有欧阳于坚这个人
评析《金粉世家》小说和电视剧的区别?
小说金燕西最后彻底变心不爱冷清秋了,十几年后做了电影演员,演的电影都和自己的生平很像,他没有原谅冷清秋==,后来和邱惜珍结了婚,冷清秋和燕西的孩子是他们婚前有的,小怜和柳春江私奔成功去了日本后来金家败了,他们回来时已经接了婚,日子过的很好,小怜成了少奶奶,白秀珠最后是在整金燕西。电视剧里金燕西最后爱的还是清秋,只是很多原因没法让他们再继续了,冷清秋走了,白秀珠最后其实还是爱燕西的,小怜为了柳春江出家,柳春江却为了小怜而死。
电视剧里的柳春江未婚妻和喜欢清秋的老师欧阳小说是没有的,包括润之的未婚夫浩然
张恨水小说为什么受欢迎? 结合《金粉世家》和《啼笑因缘》分析
张恨水可称得上是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史上的集大成者。他长于“言情”,但并不属于“鸳鸯蝴蝶派”或“礼拜六派”。他自己曾说“众所周知,我一贯主张写小说,向通俗路上走,决不写人家看不懂的文字。”因此,易懂而易接受,但其作品广泛流传的原因,还在于它迎合了广大中国人的审美需求。首先,《啼》与当时流行的通俗小说不同,它不属于单纯的某一通俗小说的样式,而是“社会——言情—武侠”。此故事的核心还是张恨水擅长的“言情”。全剧围绕樊家树与凤喜、秀姑、何丽娜三人的感情而写。同时,通过主要人物的遭遇、生活,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贫富悬殊。伯和夫妇每天都是醉生梦死,陶醉于舞场,享受着丰厚的物质生活。但是关氏父女为生活所迫以卖艺为生。而遭富人伯和等人的歧视,不得不离开家树。当然伯和担心家树被骗不是没有道理的,像凤喜刚认识家树便借钱。其实凤喜一家也是一再努力想攀上家树的。作品也正是通过凤喜的悲剧“另攀高枝-——变疯——死”揭示了军阀的强横霸道,穷奢极欲的丑恶面目。
第二,他依然接受了言情小说的常有模式“爱情败于金钱之下”。文中第十三回中“无情最是黄金物,废尽天下儿女心”正揭示了凤喜悲剧的原因。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社会所泛滥的“拜金主义”。但是,作者设置此内容并不仅仅写凤喜的悲剧,更在于写凤喜与何丽娜,秀姑进行对比,从而显示出“性格悲剧”。秀姑爽朗、机警、谨慎,是忠肝义胆的侠女。她做事一“正”字为先,不受金钱权贵所束。丽娜虽是一朵“交际花”,但是心中自有其爱的标准和选择,是一个典型的新时代女性,敢爱敢恨。而凤喜有其少女的矜持和痴情,也有风尘女子为金钱所利诱的潜意识。正像家树所说:“早知道如此,不如让你在先农坛唱一辈子大鼓啊!”家树一味的栽培她,却不想害了她。送她去上学,而她却学会了攀比,不是眼镜就是戒指。是的,如果不是环境刺激,她不会这样。但就如爱玛一样,她骨子里就已有这种“金钱意识”,初次见到家树,便已盯上了他,并一步步的接近他。她的死是社会悲剧,时代悲剧,更是他的性格悲剧。
第三,作品中漫溢着浓郁的东北气。这在当时的南方文化圈中出现,自会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关氏父女是典型的东北人,性情豪爽,乐于锄强扶弱,讲义气,这使人们体味出浓郁的北方人情味。
第四,长期以来的苦难现实,使中国人不断地在精神界中寻找“救世主”,于是,“狭义小说”出现,人们渴望有一群狭义之士救他们脱离苦难,而作品中关氏父女正迎合了人们的这种心理需求。
第五,圆形结构。中国人经历了 重重磨难,所以人们在心中都期盼着好日子,好生活。因此,自古以来,中国的作品中皆以“大团圆”的方式结尾,满足人们的团圆、喜庆的需求。而《啼》亦是如此。尽管凤喜的死让人悲伤,尽管关氏父女及义勇军的死让人痛心,但最后,仍可让人们有些心理安慰的就是家树和丽娜的结合。
“一般来说,通俗小说家的艺术生命都是短暂的,纵然红极一时,往往不待死后。”而张恨水的作品却一直为广大人们所喜爱,正是迎合了中国人的审美需求、阅读兴趣。但是其中也有缺点,就是虽然如实地描写了现实,也批判了一些不良现象,却并为深入现实,挖掘现实的深刻含义。然而,可能正式因为“浅”,才有了广大的群众基础。